在工業生產進入自動化、數控化的當下,一些笨重的半自動、手動大型機械逐漸退出歷史舞臺。不過,成都工業學院的老師們卻為這些竹北買房子“老爺機械”築造了“家”——工業學院機械博物館。
  昨日,記者來到設在成都工業學院內的機械博物館,入口處是一座12噸重的空氣錘。新漆的“灰衣”,讓它看起來就像一尊造型獨特的機械石雕,格外引人註目。博物館分為“切削加工機械館”“壓力機械館”“塑壓機械館”“印刷機械館”等多個主題館,收集msata了卧式銑床、龍門刨床、雙柱液壓機、塑料螺桿式註塑機、德國進口老印刷機40多台。
  想法 給退休系統家具機械建個“家”
  這座仍在建microSD的博物館,源於成都工業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段長青的夢想。
  1973年,段長青考進了成都無線電機械學校(現成都工業學院),在後來30多年的留校任教中,他見證了純機械設備——電子機械設備——計算機(數字)控制設備的演變。考慮到純機械設備正淡出歷史舞臺,教學中,學生將再也看不到純機械設婚禮道具備實體,一個念頭在段長青腦中萌生:把這些純機械設備收集保存起來,建一個“機械博物館”。
  為了抓緊時間在退休前辦好這事,2012年2月,段長青向校領導提交了一份建機械博物館的課題報告。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,段長青和機械工程系的黃曉燕、高榮、謝建、陳勇等老師組建了機械博物館建設團隊,並於當年7月在校園內開闢了一處新場地,規劃設計為博物館的展覽處。
  收集 多方捐出“老爺機械”
  場地有了,“老爺機械”設備收集任務也接踵而來。在校辦國資處、校史館等多方協助下,30多件退休的“老爺機械”被請回了“新家”。特別是一臺重達50噸的“退休”龍門刨床機到來後,段長青還專門找來兩個工人搭棚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大清洗,併為其做了石蠟防腐處理。
  此外,校友曾尚成得知母校要建機械博物館,捐出了高速沖床、手動木床等設備4台。開江縣的台虎鉗工廠捐出了30年代的老式銑床、老式皮帶鑽床、手搖車床。現在,博物館已對本校師生開放,未來還將不斷增添現代數字化機械設備,將整個機械的“演變鏈”完整展現。
  科普 讓孩子們瞭解機械知識
  “建立的機械博物館既是博物館又是實驗室。我們希望學生不出校門,就可以比較全面地見到機械設備的類型,還可以看到某一類機械設備的發展歷程,瞭解機械的過去、現在,以便未來創造出更好的設備,激發學生的創新力。”段長青介紹,為了方便學生進行拆裝實驗,機械博物館還有針對性地收集了一些能用於教學科研的設備,把博物館作為現場教學基地,使它更具有知行合一的實際教育功效。
  德國的機械牌子響亮,是因為重視科普教育。為了吸引小朋友們參觀,下一步,段長青將請來繡娘用這些“老爺機械”再現製作繡花鞋的情景。他們還計劃讓一部分機械動起來,讓孩子們踩一腳、按一鍵,自己生產一個工業樣品出來。段長青希望,通過這種互動,培養機械小粉絲。段長青表示,博物館的機械也能在學院對面的知識公園展覽,以便更廣泛地普及機械知識,吸引更多人瞭解機械科學。
  代曉倩 本報記者 趙一  (原標題:收集“老古董” 教授創辦機械博物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k33jkrs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